AI制药(医疗)是什么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制药,即以医药大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技术替代大量实验,对药物结构、功效等进行快速分析,以达到缩短试验周期、节省成本、促进新药发现、提升试验成功率等目的。
概念透视
AI制药(医疗)指标
涨跌幅 | 主力资金 |
---|
AI制药(医疗)概念主力净流入亿元,当前%。近一个月内最大连涨天数为1天,最大连跌天数为1天。首次提出时间为2024年03月22日。
AI制药(医疗)有哪些优势?
AI制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极大加速药物研发流程,降低研发成本,并提高药物发现的成功率。AI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大量的生物医学数据,快速识别潜在的药物候选分子,从而缩短药物筛选和优化的时间。同时,AI还能够预测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优化临床试验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辅助药物重定位。此外,AI的应用还有助于解决药物研发中的复杂生物学问题,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尽管AI在制药行业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应用还面临数据质量、模型解释性、法规监管等挑战。
AI制药(医疗)产业链如何分布?
上游: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
包括芯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收集和处理平台、云计算平台等软件。
生物技术涉及CRO服务和冷冻电镜、自动化实验室等先进设备。
中游:药物研发过程
涵盖靶点发现、老药新用、化合物筛选、分子设计及优化、晶型预测、ADMET预测、临床前实验结果预测等领域。
产品类型主要包括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新药研发、细胞基因疗法等。
下游:目标客户
包括传统药企、Biotech公司和CXO企业。
AI制药企业商业模式
分为AI SaaS、AI CRO和AI Biotech三种模式。
AI SaaS提供AI辅助药物开发平台。
AI CRO通过AI辅助交付先导化合物或PCC,并可能与药企合作推进药物管线。
AI Biotech以推进自研管线为主,较少外部合作。
行业主要玩家
包括AI制药初创企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大型药企及主要投资机构。
技术应用与挑战
AI技术主要在临床前阶段发挥效用,包括疾病机理研究、靶点发现等。
临床阶段AI技术应用难度高,但前景广阔,包括患者分层与招募、药物重定向及数据整合与分析。
市场规模与投融资
2023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为12.93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5.39亿美元。
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10.24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3.29亿元。
企业背景与布局
中国AI制药公司超过90家,多数企业兼容两种或三种商业模式。
企业背景多样,包括高校/研究所成果转化、互联网大厂入局、基金孵化等。
政策与资本支持
国家政策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鼓励AI制药发展。
数据与技术
数据是AI制药的关键,数据采集、质量和获取是行业发展的挑战。
AI制药(医疗)相关技术发展将影响哪些领域?
AI制药相关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影响药物发现、临床试验设计、个性化医疗、疾病模型构建、基因疗法、药物配方优化、生物标志物识别、病理学研究、药物副作用预测、医疗健康数据分析、新药上市审批流程、药物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医疗保健成本控制、精准医疗、跨学科研究合作、人工智能伦理、医疗设备开发、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通过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研发成本和时间,AI技术有望加速新药的上市流程,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创新。
AI制药(医疗)市场潜力如何?
AI制药,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发展前景备受瞩目。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通过提高药物发现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制药行业。据相关研报预测,到2025年,AI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2亿元人民币,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增长至2040亿元人民币。AI制药的核心价值正从“虚拟筛选”转变为“首创化合物发现”,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更多AI辅助设计甚至从头设计的药物。尽管目前全球尚未有AI研发的药物成功上市,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临床试验的进展,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有AI药物通过审批,进入市场。特别是在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的增长和企业数量的增加,显示出该领域的活跃度和潜力。然而,AI制药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临床试验的高失败率以及对高质量数据的依赖。预计到2030年,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行业合作的深化,AI制药将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AI制药(医疗)相关标的有哪些?
AI制药(医疗)概念相关股票中长春高新,健康元,康龙化成,华海药业,川宁生物,安科生物等个股成长性强,可重点关注。
AI制药(医疗)行业龙头及介绍
|
---|
长春高新(000661.SZ) | - | - | - | - | 29.97亿元 | 4.73亿元 |
健康元(600380.SH) | - | - | - | - | 40.89亿元 | 4.36亿元 |
康龙化成(300759.SZ) | - | - | - | - | 30.99亿元 | 3.06亿元 |
华海药业(600521.SH) | - | - | - | - | 23.69亿元 | 2.97亿元 |
川宁生物(301301.SZ) | - | - | - | - | 12.97亿元 | 2.88亿元 |
安科生物(300009.SZ) | - | - | - | - | 6.29亿元 | 2.09亿元 |
长春高新公司主营业务以生物制药、中成药生产及销售为主,辅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上市多年来,公司凝炼并秉持“创新、专注、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主导产业成功实现由服务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向生物制药及健康产业的转型,随着医药产业项目的成功孵化并壮大,支撑了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具有一定技术领先优势的上市公司。
健康元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及保健食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范围涵盖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中药制剂、诊断试剂及设备、保健食品等多重领域。化学制剂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覆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辅助生殖、精神以及肿瘤等多个疾病治疗领域,其中,公司在吸入制剂药物、消化道PPI药物、促性激素药物领域具备领先优势。依托原料药基础,公司核心产品与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形成“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稳固医药产业链。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畅销全球,与众多国际知名药企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此外,公司还拥有多项中药制剂、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并在保健食品方面亦拥有长年积累的渠道资源及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康龙化成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18年的总收益计,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及全球三大药物发现服务供应商之一。公司在药物发现、临床前及早期临床开发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一直致力于拓展下游业务,包括临床后期开发及商业化生产等服务。公司不断扩大医药研发服务领域,并掌握主要研发学科的专业知识以覆盖各研发阶段的主要里程碑,协助客户加快推进研发计划。作为领先的药物发现医药研发服务供应商,公司对分子已积累深刻的科学见解,并自客户创新药物研发初期起即取得客户信任。
华海药业公司在国内首家制剂通过美国FDA认证,并自主拥有ANDA制剂文号,是国内通过美国FDA、欧洲COS、澳大利亚TGA等国际主流市场官方认证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在制剂出口以及国际化发展领域走在了国内医药行业的前列,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能够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制剂生产及出口欧美市场的制药企业。公司是国内特色原料药行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心血管普利类、沙坦类药物领域,公司拥有核心技术,目前在国际上生产品种最多,技术水平领先,是全球最大的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供应商。
川宁生物公司目前产品主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青霉素中间体(6-APA和青霉素G钾盐)和熊去氧胆酸粗品等。公司是国内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是抗生素中间体领域规模领先、产品类型齐全、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企业之一。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聚焦生物发酵领域的工艺技术革新,特别是抗生素中间体发酵法生产工艺的创新和改进,持续耕耘、不断开拓,努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公司的创新取得了诸多荣誉,公司入选工信部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成为新疆首家入选医药企业;公司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公司荣获2016年“十二五全国轻工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同时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等。
安科生物目前公司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为主轴,以中西药物和精准医疗为两翼“一主两翼”发展格局。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生物制品、核酸检测产品、多肽药物、现代中成药、化学合成药等产业领域,逐步落实精准医疗的发展战略,形成基因检测、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等一系列精准医疗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及省级科技攻关项目数十项,先后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大奖多项。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AI制药(医疗)”概念成分股的解析和诊断,欢迎添加下方微信,并回复 “AI制药(医疗)”。
关注 巨丰百科,学习更多价值知识!